在成都平原的晨雾中,水井街酒坊遗址的青砖黛瓦见证着六百余年的酿酒传承。这座自元末明初延续至今的古窖池群,正经历着一场静默的科技革命。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水井坊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与微生物研究的深度融合,解开了白酒酿造的"基因密码",引领白酒行业迈入智能酿造新时代。

水井坊的技术创新始于对"一号菌群"的深度探索。科研团队运用二代+三代宏基因测序技术,在窖泥中鉴定出近4000种微生物,包括103种潜在新微生物,并解析了37条独特生香通路。这些发现为"老窖出好酒"的行业共识提供了科学注解——600余年技艺酿造形成的微生物"黄金比例",是水井坊酒体醇厚、饮后舒适的关键。研究还发现,窖泥中的古菌株能激发生香细菌活性,促进特殊香气成分生成,这一发现为产品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

d5c523a478449ec46b2d3f407a4521a4.png

在生产环节,水井坊实现了从经验直觉到数据模型的转变。邛崃生产基地的数字化发酵控制中心,通过传感器阵列实时监测窖池温度、酸度和微生物活性,自动调节蒸汽阀门和通风系统。智能仓储中的物联网装置持续追踪酒体酯化反应,使传统"火候""手感"转化为可复制的数据资产。公司建设的白酒质量数字化追溯管理体系,入选工信部"数字三品"典型案例,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每瓶酒的完整酿造历程。

基于科研成果,水井坊创新提出"一独双香、三加六更"工艺标准,开发新一代"井台"产品。典藏系列的"135品质密码"中,"1"即代表"一号菌群",与三大酿造要诀、五大陈酿工艺协同作用,构成高端产品的品质基石。数字化管控使原酒优质率持续提升,2024年推出的"第一坊"系列实现了"甘柔香醇、层次丰富"的品质突破。

水井坊的实践为传统行业转型提供了范本:投资68亿元的邛崃全产业链基地,采用全流程自动化工艺和绿色环保措施,13万平方米的酿酒车间成为成都最大单体酿酒车间。基地沼气发电站日供电17,000度,年节电约459万度,彰显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司还与成都市文旅局合作打造白酒产区首条酒旅融合路线,实现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

水井坊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以及微生物研究方面的探索,符合当前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趋势。当酒香遇见代码,当窖池连接云端,六百余年的酿造智慧正以全新方式延续。这种以现代科技解构并重构传统本质的创新路径,守护了中国白酒的技艺精髓,更孕育出新的产业形态,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坐标系。未来,水井坊表示将继续深化微生物研究和数字化应用,推动中国白酒的智能酿造时代全面到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