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0月11日电 题:“洋PR”朱乐:临港新片区前景远大 值得青年才俊投身发展

中新网记者 李姝徵

29岁的法国小伙朱乐(Jules Thevenon),是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国际事务公关经理。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工作已两年,但他仍惊叹于临港新片区的日新月异。

29岁的法国小伙朱乐(Jules Thevenon)在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书店阅读书籍。任新月 摄

纷至沓来的新企业,拔地而起的新厂房,街角不知何时冒出来的餐厅和咖啡店……“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属于年轻人的城市。”朱乐说。

临港的历史并不长,甚至比在这里工作的人更“年轻”;临港的前景却很远大,足够全球的年轻人来此一展才华。

临港新片区“不是自贸区空间的简单扩大和现有政策的简单平移,而是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在临港新片区“诞生之初”,这句话就被外界所熟悉。

对于在临港工作的朱乐而言,“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新变化,为了更准确地向全球企业介绍临港,我经常需要更新我的知识。”朱乐说。

而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个目标:更开放、更便利。

历经4年的发展,临港新片区基本建立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数据便捷联通为核心内容的“五自由一便利”制度型开放体系。最新数据显示,4年来,临港新片区累计形成典型制度创新案例102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48个。

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正式落地、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完成首单LNG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率先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船到船”加注业务……一项项“首创”和“率先”项目在临港新片区落地开花。

作为一名“老外”,朱乐对临港新片区“使命”的理解很朴素:“临港的意义就是开放,更加开放。让中国和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临港新片区,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开放带来的经济活力。

2018年,中国取消了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落户临港新片区,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当年12月第一辆整车下线,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纪录。

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下线。上海超级工厂用了33个月达成第一个“100万辆”之后,仅用13个月就完成第二个“100万辆”。

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曾表示,特斯拉在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每一天,都是以冲刺的速度在长跑。“开局冲刺很容易,但每天保持这样冲刺的速度非常难,以冲刺的速度在长跑,这才是对企业发展,对地区发展最大的挑战和考验。”

千帆竞速,百舸争流。在临港新片区,众多重点行业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态势,快速发展。

图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俯瞰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官方供图

在前沿产业方面,着力打造“6+2”前沿产业体系,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300亿元;宁德时代、中科创达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入驻。长电科技等12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在朱乐看来,临港新片区的“远大理想”既是一个“大项目”,也是一个“长期项目”。“你需要一点耐心,但临港新片区值得全球的青年才俊来此发展。”朱乐说。(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