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夹雪和下雪有哪些区别?
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
1、气象学性质不同:在气象学中把降水分为降雨和降雪两种。下雪是完全意义上的降雪,与降雨截然不同;下雨夹雪是降雨到降雪的过渡性质,还具有降雨的部分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特征。
2、天气(温度)条件不同:下雪时地面气温必须低于3℃,否则降下来的就是雨水或雨夹雪,只有地表气温低于3℃时在高空中形成的冰块才不会被融化成液态水;降下雨夹雪时地面气温一般情况下是3℃或在3~4℃之间,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高空中冰块降落到近地面时既没有完全融化成液态水又已经被融化了一部分,才会形成冰水混合物。
3、所降水体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形态不同:下雪时降下的是完全意义上的固态水(冰),温度低于水的凝固点0℃;雨夹雪降下的是冰水混合物,即液态水向固态水过渡性质的水,温度在凝固点左右,即略高于或略低于0℃。
冻害和雪灾有哪些区别?
不同作物受冻害的特点不同,如冬小麦主要可分为:①冬季严寒型。冬季无积雪或积雪不稳定时易受害;②入冬剧烈降温型。麦苗停止生长前后气温骤然大幅度下降,或冬小麦播种后前期气温偏高生长过旺时遇冷空气易受害;③早春融冻型。早春回暖融冻,春苗开始萌动时遇较强冷空气易受害,等等。不同作物、品种的冻害指标也各不相同,如小麦多采用植株受冻死亡50%以上时分蘖节处的最低温度作为冻害的临界温度,即衡量植株抗寒力的指标。抗寒性较强品种的冻害临界温度是-17~-19℃、抗寒性弱的品种是-15~-18℃。成龄果树发生严重冻害的临界温度:柑橘为-7~-9℃,葡萄为-16~-20℃。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