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姚冬青专访 2024.1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姚冬青

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姚冬青

1976年出生于上海

1999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01年进修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参展:

2007年第十四届上海《江南之春》画展上海

首届上海市“五一文化奖”美术类银奖

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优秀奖上海

2008年第三届“风景、风情”全国人物油画展上海

第二届“时代精神”全国油画作品展北京

(第四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上海

2009年大东方当代油画展上海

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上海

2009俄中国际油画交流展(俄罗斯)

“开放的表达”2009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2010年“光华百年”世界华人庆世博美术大展上海

2011年第十六届上海《江南之春》画展二等奖上海

第六届上海美术大展上海

“直觉”上海小幅油画展上海

2013年“生如夏花”上海海派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上海

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上海

2016年上海高校艺术家迎新瓷.画作品展上海

2018年“亦师亦友”第八届海上画家联展上海

2019年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上海

2023年“今日海上”海派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上海

在您的油画作品中,老房子是一个重要的题材,请问您为什么对老房子情有独钟?

姚冬青:上海的老建筑,是上海开埠以来发展变化的经历者和见证者,是海派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画上海的老房子,不仅仅把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弄堂作为一个题材表现,更是带着一种城市审视与人文关怀去进行创作和表述。城市绘画是对一座城市发展的客观记录,同时也具有作为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属,在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名族自信的背景下,城市题材的绘画更有现实主义的价值,这种价值在上海这座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体现的淋漓尽致。

窗外的蔷薇花 40x40cm

对于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您的作品中传递出了一种温暖和感动,您想传达给观众怎样的信息或情感?

姚冬青:城市景观,亦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生命体。我试图通过绘画这一古老的语言把时光的流逝与永恒表现在画面中,在光影斑驳的水泥墙上、在日落夕阳的弄堂里、在褪色的老建筑的记忆中……让人感受到时代变迁与文化多元共同赋予上海独特的浓厚的文化积淀。

冬日街头 80x80cm

作为目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家,您如何理解“培根铸魂”的意义?中国美术家应该在美育中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姚冬青: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和教育者,“培根铸魂”应该是根植于内心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审美修养,以优秀的作品传递文化正能量。

对岸的风景 70x160cm

在您的创作和教学当中,是怎么样体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姚冬青:在我的创作和教学当中,始终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自身的实践和探索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希望学生们在绘画学和探索过程中发现美,在美的历程中感悟人生。

老建筑 80x110cm

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姚冬青: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美育”的理念。其核心就是通过陶冶情操达到育人的目的。我想艺术之于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来说其重要不言而喻。好的艺术作品应该体现人们当下的生活,追求“真、善、美”并引领时代之风。

美术创作是一件即费时间又费精力的事情,首先要走进生活、体验当下,用现代意识和精神去思考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代城市观众与绘画的关系、传统与现实的关系。其次要耐住子,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孕育出一件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最后通过绘画作品这一载体,与观者产生共鸣。

路口 80x80cm

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姚冬青:求新、求变是每个艺术家的追求。对我而言变化只是一个总体趋势,很难有具体的规划或者清晰的目标,一切顺其自然。我想目前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往更深层次里挖掘。

模糊的记忆 30x40cm

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美术家,代表了中国美术的先进方向。在国际交流之中,中国美术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如何通过美术展现中国形象?

姚冬青:中国这几十年来的时代巨变,有着无数的创作资源,如何发掘和利用好这些本土资源,也是摆在每个艺术工作者面前的课题。作为美术家应通过自身对当下生活的感悟以作品的形式传递思想。

诺曼底公寓 100x100cm

请谈一下您期的工作和创作计划?

姚冬青:期除了油画外还在尝试利用水彩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想通过不同的手段探索更多可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