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棒球看福建、福建棒球看连城。福建连城是我国最大的棒球系列运动用品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棒球运动用品采购商的重要采购点,2023年其产值达5.2亿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棒球产业的不断壮大,福建连城大力推进“制造+”,通过打造棒球教育、棒球赛事、棒球文旅等方式延伸棒球产业链、培育壮大棒球市场。
引进台商发展棒球产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8月6日,2024年东森杯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邀请赛在福建连城顺利举行。为期8天的活动中,两岸各有4所小学派出棒球队,130多名天真活泼的少年一起打球、研学。
挥棒、击球、跑垒……同一片绿茵场上,汗水与笑容中,跨越海峡的情谊悄然升温。
棒球在我国台湾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坚实的产业基础。2006年夏天,廖芳洲、林金生等台商看中连城招商优势,先后投资兴厂,将棒球产业带到连城。“企业从入驻到投产仅用3个月时间,各种办证、审批等环节,我都没操心过。”回想起工厂创办初期的情景,宏国(龙岩)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廖芳洲仍记忆犹新。
有了带头人,连城吸引越来越多台企投资,球、棒、手套等主要棒球装备在这里生根发芽,呈现聚集发展态势,产值超5亿元。
走进连城县庙前台商工业集中区,切割、打磨、抛光、上漆……一根根棒球棒在工人手中逐渐成形,牡丹亭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负责人罗道坚介绍,今年订单已经预定到10月份,这些产品将销往海外。
目前,连城县庙前集中区拥有多家全球龙头棒球用品代工厂,宏国(龙岩)运动用品、久和(龙岩)运动器材用品、牡丹亭运动用品、欣宜工贸4家棒球产品台资企业,产品涵盖棒(垒)球手套、棒球棒、棒球等,主要出口至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一个不起眼的山区县城,能成为中国最大的棒球系列运动用品生产基地,不仅源于当地好的招商引资政策,还因为具备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优势。
棒球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十多年前,连城大企业少,空余劳动力多且成本低,与台资棒球企业的需求完美契合。加之连城拥有大量茂密竹林,棒球生产所需的竹子可就地取材,周边地区盛产的牛皮和猪皮也供应稳定。
“我们的产品在海外市场名气很大,消费者认可度高。”久和(龙岩)运动器材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金生说,他这一辈子都在与棒球打交道,而这些成果都是来连城后取得的。
推进“制造+”
培育壮大市场
“大陆棒球市场规模从2016年832.3亿元预计增长到2024年1559.1亿元,棒球或许会像滑雪一样在某个节点迎来爆发。”连城县棒垒球协会会长李治辉说。
为了培育壮大市场,近年来,连城依托于较为完整的棒球产业链、蔚然成风的棒球运动,完善省棒球队的闽台优秀人才配置、配套设施建设等,建立产业集群。
一是招商引资,引企入校。棒球是台湾地区的主流运动项目,生产制造、人才培养、体育消费等领域都较为成熟。近年来,为了“筑巢引凤”,连城推出11条相关措施,如成立服务中心专门负责两岸棒球产业合作相关事宜、对新增规模以上棒垒球相关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给予年化2%的实际投放贷款贴息等。
企业在连城落地生根后,政府鼓励台商每年向连城学校提供棒球培训器材。台商还先后帮助连城中小学聘请了李世翔、吕金霖、林易增等台湾教练长期到当地进行棒球运动训练指导。“2012年起,连城财政拨款支持培训棒球教练,台资企业还为我们提供一个月6000元的工资补助。”连城实验小学台湾棒球教练吕金霖说。
二是承接赛事,以赛营城。经台商牵线,2014年台湾彰化中小学棒球队20多人首次来到连城开展棒球交流,开启了连城持续至今的两岸棒球赛事常态化交流序幕。此后,连城先后举办两岸棒球交流活动24场次,成为参与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最为广泛的县市。其中,共有27支台湾青少年棒球队(慢速垒球队)750多人次来连城比赛交流,连城6支棒球队150多人次赴台参赛。
“从前棒球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赛事吸引了运动员,也吸引了观众,棒球运动逐渐成为连城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促进了棒球经济发展。”连城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剑说。
三是建立集镇,强基补链。酒店、康养、训练基地、棒球文化交流中心……近年来,连城县依托庙前台商工业集中区,集合工业和文旅产业,建立“棒球小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推进小镇建设,连城2015年起先后投资1050万元,按国家A类赛事标准建设工业园区棒球比赛训练基地。2022年,连城继续投资1100万元,新建海峡两岸棒球文化交流中心棒球场。目前,连城正加紧闽台棒垒球融合发展基地项目、棒垒球主题酒店等项目建设。
打造万亿级
“棒球+”产业集群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棒球产业是具有国际竞争潜力的产业之一。以连城为代表的地域发展,为棒球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造基础,未来通过培育棒球文化,或可打造万亿级的“棒球+”产业生态圈。
业内人士认为,台湾地区棒球运动走在大陆前面,可把福建作为试点省份,促成福建学校与台湾结对交流,打造赛事运动进校园、赛事规则科普等活动,在年轻一代中培育赛事文化。
吕金霖建议,可组建“海峡棒球协会”将两岸民间体育协会、俱乐部、校园球队和专家学者等有机组织起来,助力大陆棒球进校园和社会推广,并为两岸校际、区域协作牵线搭桥,进一步完善两岸棒球教练等级和资格互认,研究形成规范化的赛事制度、人才选拔上升机制,推动两岸棒球交流形式从单一的赛事交流走向多元化的日常互动。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庆认为,试点城市可以在社会层面推动建立培训机构、俱乐部、协会等,加强棒球新闻报道、赛事转播、文化传播,打造棒球装备线下体验店、专卖店,以此快速提升棒球运动普及度。
龙岩欣宜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爱英建议,在推进棒球制造技改和品牌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棒球产业附加值,建立“棒球+地产、旅游、留学、影视、综艺”等大体量产业,吸引境外棒球参与者前来访学、比赛、训练、旅游。(周义 邓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