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位于甘孜州雅江县。施工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相当于2000个标准足球场连在一起;光伏组件运输距离2400公里,横跨半个中国;光伏支架用钢量近5万吨,相当于在4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再造一座“鸟巢”体育馆。电站通过500kV输电线路接入距离50公里、装机300万千瓦的两河口水电站,实现光伏发电和水电的“打捆”送出。


【资料图】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是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对建设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具有里程碑意义。电站首次将全球“水光互补”项目规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助力世界级的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受高寒高海拔气候条件和复杂施工环境等因素制约,有效施工期不足6个月。电站投产后,每年可为当地贡献税费约2.5亿元,年平均发电量达到2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7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的“光”可不止这些

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起去海拔4600米的高原之上

“赏光”吧!!!!

八组数据领略“非凡”柯拉

四大亮点“成就”柯拉

1.采用水光互补方式稳定输出,破解消纳难题

光伏发电出力“冬春季出力大,夏秋季出力小”,与水力发电“夏季丰水期、冬季枯水期”,形成天然的年内互补。光伏接入两河口水电站,水光打捆后能输出稳定的电力,可集中送出消纳,保障四川地区用电安全和助力“大运会”能源保供,打造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的中国样板。

2.创造了高寒高海拔地区冬季大规模施工先例

通过优化施工工序和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将工程设计之初3个月“冬歇期”科学转化为“冬季施工大干期”,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因地制宜创新开展多种施工工法,变行业“不可能”为“可能”,创造了大型光伏项目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冬季连续大规模施工的先例。

3.“牧光互补”改善生态环境

“牧光互补”的模式实现“一草两用”,通过种植牧草,修复生态环境同时防风固沙,有利于当地、周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改善;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改善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植被形成的绿色屏障改善光伏电站周边的环境。

4.刷新500kV送出工程建设速度

柯拉送出工程包括1座500kV汇集站、2座220kV升压站和83公里送出线路,沿线植被茂密、穿梭崇山峻岭、三次跨越库区,有近20公里的无人区,森林防火压力和施工难度极大。在各级党委政府、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参建各方的团结协作下,从开工到投运仅8个月,刷新了国内500kV送出工程建设速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