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农文旅,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时代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也已绚丽展开。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也为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系列的利好政策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和标志成果中汲取新力量,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耕文化产业 西部地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西部地区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多元性特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大业中的重要力量。随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全面布局、科学规划,奋力谱写出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作为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大省,陕西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发掘本土资源优势,激发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将特色文化产业融入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的新路,也成为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范例之一。

位于陕西咸阳的袁家村,凭借“创新创意+共同创业+共同致富”的旅游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从一个只有62户人家的小村子,成长为如今年接待游客量高达700万人次,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的网红打卡地,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依托于声名远扬的非遗文创——安塞腰鼓,陕西延安的冯家营村建起了一座以腰鼓表演和民俗观光为主题的“千人腰鼓”民俗文化村,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将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的非遗文化资源变成了群众的致富源泉。

还有传承传统文化的商洛二郎庙村史馆、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宝鸡凤椒......越来越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之花”开在了陕西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也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好样板。

典型示范引领 西部文博会助力乡村振兴新征程

交流借鉴话分享,博采众长促提升。除了陕西省,其他省区市也在乡村振兴这一蓝图上奋笔疾书,留下精彩篇章。为更好地展现各地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即将于2022年11月18日-21日在西安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文博会”),特设“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成果展区,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在预计1000平方米展示面积的成果展上,西部文博会打破地域的藩篱,齐聚了来自东西部地区近十余个个具有明显示范带动效应、创新探索性强、文化创意与经济价值并重、品牌辐射力广泛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成果案例,包括:“手工艺赋能项目”,在保护和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基础上,通过与现代产业体系进行有机衔接,带动当地农民结合实际开展手工艺加工制作,从而实现富民增收目的;“文旅融合赋能项目”,保留传统村落、传统建筑风格和村落风貌,延续乡村文化肌理和人文历史,积极打造集休闲、游览、体验、购物为一体的乡土民情旅游目的地,把乡村美景变成广大“前景”;还有“创意设计赋能项目”、“演出产业赋能项目”、“其他文化产业赋能项目”等。这些成果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如何破解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阻且长。既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也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相信在西部文博会上,互学互鉴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优秀“示范样板”,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定能为建设乡村振兴大计提供更多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