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的11月11日,成了备受关注的“双11”狂欢购物节。经过多家网络购物平台线上、线下你追我赶的联合演绎,如今的“双11”不仅是众所周知的网络热词,更已被赋予广泛的深层含义。“双11”是消费者的狂欢,更是各行各业的狂欢,从每年“双11”过后“菜鸟驿站”门前多日不减、堆积如山的包裹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期货从业人员,在今年“双11”即将到来之际,看着自己手机里各网络购物平台“塞”得满满的“购物车”,我的思绪越飘越远。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国民经济走势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从简单、轻松的角度看,“双11”可以看作人们忙碌一年的自我奖励与商家促销活动共同激发的一次集中购物,也可以看作经营者和消费者在特定时间、环境、规律下展开的一次大规模“较量”。如果从客观经济规律和经济运营层面看待“双11”购物过程,不仅对生产经营者的库存、现金流和未来生产原料的采购布局等都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消费者集中大规模采购获取的价格优惠在推动生活品质提升和社会良性发展方面也存在良好作用。

从“双11”传导到消费,再传导到商品价格,再到实体经济的生产;从消费欲望到消费行为,并通过经济因素和手段最终落实到商品,都非常接近我们时刻面对的商品期货市场。如果从学术层面观察大宗商品,它可能反映的是全球的产业链,以及物流贸易体系和整体供需行为。如果从人民群众生活方面考量大宗商品,很多商品初级“元素”的构成,都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双11”购物车中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刻牵动着商品市场的神经。作为一名期货人,它们又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可以简单举例说明:第一,衣服,很明显就要涉及商品期货市场中的棉花,纤维等,纤维又涉及甲醇和乙二醇等化工品。第二,食品,肉、蛋、糖这些食品都是期货品种,我们非常关注它们的价格变化。第三,住房,期货市场中的铁矿石、钢材等黑色产业链商品,还有玻璃等与房地产市场发展与价格走势密切相关。第四,出行,涉及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用到的基本金属等。

每个人的“双11”购物车都各具特色,由于所处行业、生活水平、个人爱好、消费习惯等太多的繁杂因素而各不相同,却最终汇聚成一个全国性“大购物车”,构成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一项的数据基础,通过对这些微观数据的观察,可以看到大数据和产业链传导,进而发现整个商品市场的供需节奏。

相信每年的“双11”购物节,你购物车中都有这样那样与期货市场紧密联系的商品,我们在清空购物车的同时,也在为国内消费、期货市场大宗商品流动作出“重要贡献”。

其实购物和期货交易也有相通之处,两者都要避免交易的冲动,要保持理性的消费和交易状态,另外,还要熟悉各种优惠、折扣规则(交易规则)。总之,在“双11”来临之际,我们都要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保持理性,同时还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开消费陷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