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将中国电影推至国际前沿、融通中外、文化互鉴的过程中不断焕发魅力。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30周年,电影节全板块完整回归线下,更加让人期待。


(资料图片)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开幕影片《我爱你!》在金爵盛典首映后收获了热烈的掌声,在大光明电影院的放映中同样不乏掌声与泪水。在映后交流现场,不少观众大声向台上的演员表白“我爱你”,还有粉丝特别制作了叶童的爱心形状灯牌。

一场影片、主创人员和影迷之间的互动犹如多年老友再见面,亲切熟悉又带着新鲜感。

人民的节日

本届上影节宣传片中,青年影人代表易烊千玺以光影为导航,奔赴六月的上海。“此刻我正奔向你”的主题诠释,是无数影人和影迷对电影节的期待。

1993年,上影节初试啼声。2023年,三十而立。今年开幕前夕,“三十‘光’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三十年展” 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开展,与从业者和影迷一同回顾三十载的光影斑斓。

遵循上影节是“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三十‘光’年”展在策划创意之初,就以“我与SIFF”为主题,面向广大影迷进行了藏品和故事征集。活动上线后,影迷们提供了数千份藏品,票根、海报、纪念品、签名……每一份藏品,都蕴含着对电影的热爱。

回忆起30年前的往事,曾经担任上影节办公室主任、中影股份总裁、国家广电总局原电影局副局长的江平导演,至今仍是感慨万千:“影迷们大多不知道热闹的背后,凝聚了多少电影人的辛勤汗水。”

当时,第一届电影节筹备办公室每天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发出邀请函,“撒开了在五大洲找国际一线艺术家的大网”。最终谢晋导演担任主席的国际评委会阵容,现在看来都堪称“强劲”。法国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也被打动,前来出席了电影节闭幕式,江平还记得:“为她举办明星见面会时,影城3号门的钢化玻璃门都被挤碎了!”

30年后,这份对电影的热情更加澎湃。6月2日中午,本届电影节在淘票票平台开启售票。首小时共有25.6万人同时参与购票,479个场次当日即告售罄。紧接着,各大展映影院也开放了线下购票渠道。线上线下先后开票,在街巷楼宇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抢票热”,“人民的节日”氛围无处不在。

与城市、影迷共同成长

来参加上影节的90后影迷葛亚洁没有想到,在2019年上影节上偶遇的邻座男孩会在本届开幕之际,与她步入婚姻殿堂; 72岁的资深影迷梅海星,收集了每一届的票根、展映片单,书写了一部生动的上影节“影迷史”; 还有从创办之初就在《电影故事》编辑部的帮助下,自费印制电影刊物的一群“超级影迷”……

影迷与上影节相知相随的故事,让人深为感动。作为30年前上影节的出发地,上海影城也于6月8日闪亮“回归”,除了观影设备全面升级,建筑造型也焕然一新,以全新的“上海电影艺术中心”身份亮相。

上影节已然成为人民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深深浸润在城市的文化肌理中,主办方亦着力推动电影全方位融入城市生活。本届电影节首设向公众开放的电影市场分会场,同时主办方联动黄浦江、苏州河沿线公共空间,探索提供丰富多样的电影视听体验,比如继续推出露天电影场次,吸引市民游客广泛参与。

上影节热闹的背后,是上海推进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奋发向前。今年上影节首次推出“科幻电影周”,集11部展映影片的主题展映和三大主题论坛于一体。在“超感试验场”中,市民可以亲临感受人工智能、虚拟引擎、区块链、5G、VR/AR/XR、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在电影生产各链路的应用;在“Metafilm”设立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元宇宙体验路演中心,用数字科技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更多、更新颖的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场景,释放上影节的品牌溢出效应。

中国电影充满希望

就在不久之前,《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科幻大片还曾是中国电影人仰望的存在,而在本届电影节期间,长期和诺兰合作的视效总监彼特·贝布与郭帆、王红卫、董润年、陆川、张吃鱼等中国科幻电影人坐在了一起,畅谈科幻电影的国际视野与时代语境。在更多的场合里,谈及中国电影,从业者和影迷都纷纷表示,“中国电影充满希望”。

一个围绕中国电影的繁茂生态圈正在逐步成型。本届上影节期间,金爵论坛的12场主题论坛围绕电影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为建设电影强国建言献策。

2018年担任第21届上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的匈牙利著名女导演茵叶蒂,今年将作为电影学堂嘉宾再次来到上影节,而本场大师班的主持人,正是2019年担任上影节联盟成员机构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国际电影节评委的中国导演郑大圣;2019年上影节创投项目《雪云》,继以同名短片入围2022年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长片入围柏林电影节奇遇单元后,成为第二十五届上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开幕片;2022年经由上海国际电影节推荐担任南非德班电影节剧情长片单元评委的赵涛,今年受邀与雷佳音一同担任“一带一路”电影周推广大使……

上影节期间,一场场新老朋友间的相聚和成果落地,生动展现着秉承和而不同、互鉴互惠的理念,开启“光影带路”行动计划,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多元文化深度融合。(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裴龙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