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起典型案件:

男子郑某与女子刘某曾是情侣,但后来分手,两人互删了微信好友不再来往。

后来的一天,刘某的朋友收到了郑某拍摄的刘某的私密视频,是两人还是男女朋友时拍的。


(资料图片)

刘某的朋友收到视频后十分震惊,又转给了刘某,愤怒的刘某马上联系郑某,一阵交涉后,郑某提出要求:

“拿2万块钱来吧,不然我会把这些视频发给你的各个朋友。我手上还有一些,会慢慢公布。收到钱后,我就把这些视频删除。”

面对此形势,刘某不得不答应他,向他转了2万块。后来,刘某的朋友获悉此事,鼓励并陪同她报了警。最终,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决郑某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同样是最近,苏州大学一男生赵某盗用女生生活照制作不雅图片,上传网络并牟利。此案中,女生发现自己被造谣后,自行开展了长达半年的调查,搜集了大量证据,追踪定位到男生后果断报警。最终,赵某因传播淫秽物品罪被拘留十天,将在2023年暑假执行。苏州大学也依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此类新闻每每出现在公众视野,都会引起网友的愤怒。好在最后,造谣中伤者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但纵观整个事件过程,作为被害者的女性,在此类案件中一直处在十分被动的位置。

首先,不怀好意者行恶的实施过于容易,一张简单的生活照经过合成就能成为抹黑女性的素材。其次,一旦这类信息发布出去,被害者会面临着非常大的社会压力,对人格和精神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如果她们想要维权,要面临的是可能带来的二次伤害和巨大的舆论压力。在种种困境之下,像在被P图造谣的案件中,坚持长达半年的搜寻,锁定加害者的女生少之又少。更多女性被害者没有这种能力和精力,更害怕“事情闹大”后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选择了沉默妥协,不愿意继续追究。

这类受害者的选择无可指摘,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但是我们要意识到,究竟是什么让她们被迫选择了妥协?又有哪些因素阻碍她们维护自己的权益?泺源君认为,公众看待此类事件的态度是重要因素。在苏州大学男生p图造谣案件中,有许多人站在造谣者的一边。要么认为他“只是开玩笑”,要么认为“判得太重,男生前途毁了”,还有人说“女生调查后公开此事,是对男生人权的不尊重”……女生在这件事中维权面临的,不仅是一遍遍观看自己被造谣传播的图片,承受侮辱,还有这些舆论带来的压力。这些言论越是说得轻描淡写,越是给被害者带来沉重的压力。放纵这些想法在社会上传播发酵,就会导致像刘某一样被敲诈勒索的女性选择维权时束手束脚,难以下定决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要破除这个恶性循环,要从多方面入手。第一,从法律层面确保被害者维权渠道的畅通,解决举证困难,维权困难的现状,同时在执法过程中重视对被害者隐私的保护。法律对被害者坚实的保护和对加害者严厉、及时的惩罚,是震慑为非作歹者最有力的举措,也是带动舆论风向转变的重要力量。

第二,要改善被害者“羞耻”的舆论环境。很多女性之所以害怕维权,就是因为这类事件一旦闹大,社会上对女性的指点、恶意会接踵而至。在媒体报道遣词造句上避免放大受害者,隐形加害者的行为,同时,科学地、开放地、系统地引导、教育、讨论性别观念,加强社会德育宣传,从社会层面上入手,减少被害者不必要的羞耻感,树立被害者维权的信心底气。第三,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不做造黄谣者兴风作浪的“帮凶”。要实现这一点,在做到前两者的前提下,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意识到传播私密视频、造黄谣这类行为的严重危害性。遇到类似信息时高度敏感,不传播、不跟风造谣,保持同理心,不过分议论被害者,从保护被害者的立场出发,营造有利于被害者维权、制止更多此类行为在此发生的舆论环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魏然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