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内:“敏②而好学,不耻容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2、”【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
3、②敏:勤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③下问:向下请教。
5、【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6、”【读解】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
7、关于“文”的说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
8、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其实也就是说法所说的“学勤好问”。
10、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