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跟吃有关的生意,都是味道的生意。怎样让预制菜产品抓住消费者的胃?调味品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到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元以上,预测到2026年将超过万亿元规模。预制菜新产品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好吃的秘密是什么?面对预制菜企业的各种需求,在传统的“油盐酱醋”产品之外,调味品行业又将出现出多大的新蓝海?


(相关资料图)

3月4日,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同期活动,广东预制菜调味品产业高峰论坛同期举办,论坛邀请业内领军企业、行业专家、技术精英,推动调味品企业与科研院校、预制菜采供链企业通力合作,共同探索预制菜调味品的创新升级。

调味品年产量1200万吨

预制菜将催生“更大的调味品新产业”

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调味品市场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我国年产量约1200万吨,已成为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次论坛期间,有行业人士提,预制菜快速发展,或将再造一个更大的新的调味品产业。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部部长白卫东介绍,按照业内习惯的分类方式,调味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传统类型(酱油、味精、醋等家常传统调味品),代表品牌有海天、厨邦、致美斋、东古等;咸味香精类型(主要有汤料、调理包等)代表品牌有汇香源、仟味、华井、华琪等。随着预制菜兴起。他表示,根据估算,当前调味品行业,市场份额80%以上为传统调味料,随着预制菜兴起,复合多种调料的汤料、调理包产品将迎来更大的爆发。

“预制菜适应了更多新场景,新型调味料的市场需求就产生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穆利霞引用了两个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吃烧腊用的酸梅酱、吃烤制品用的烧烤酱,这些调味品并不是日常所需,但在特定场景下,就成了人们普遍选择的调味品。同样,原本的酱油、味精、盐等单品已不能满足生产预制菜的需求,就会有新的市场出现,而且从未来预制菜达到万亿元规模的前景看,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型产品面世。

复合调味产品受欢迎

调味品产业将出现六大趋势

白卫东在演讲中表示,调味品已经出现单品种的多元化,例如海天酱油从原始味型衍生出海鲜味、淡味、蒸鱼豉油等多种类型。受预制菜带动,又出现“一酱多菜、一汁多菜”,如致美斋的黄焖调味酱、红烧调味酱、豉汁调味酱、金汤肥牛调味酱等。目前,复合调味产品比较受市场欢迎,比如各种合成调理包。总体而言,调味品行业正在从“一种产品多种用途”向“多种产品多种用途”转变。

穆利霞表示,要做好预制菜产品的风味调控,有三个切入点需要抓住:菜肴在传统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形成、保持与调控技术;菜肴在工业化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形成、保持与调控技术;预制菜专用调味品及配套应用技术的研发。这三点包括了预制菜加工、大规模生产、食用三个过程中多个关键控制点,是让预制菜呈现食材味道的有效途径。

随着万亿预制菜市场到来,调味品行业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在论坛上,多位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有六大趋势:为预制菜企业提供调料配料解决方案,参与味型及菜品研发,提供基础或初加工原料,提供定制和代工调味服务,和预制菜企业渠道共享或整合,直接开发预制菜产品。

提倡“双师融合”

加快“小锅转变大锅”

在这次论坛上,还举办了圆桌会议,嘉宾们对调味品和预制菜的深入融合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我们很提倡‘双师融合’,即厨师和(食品科技)工程师的融合。”百味食品(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银说,预制菜行业要向深远发展,关键在于有更多过硬的、新的产品,能让消费者有优良的消费体验。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加快实现“小锅转变大锅”,把厨师做出来的个性化菜肴,变成可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

广东省肇庆华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谢敏章认为,调味品和预制菜的融合,产品很关键,以自己公司的产品乙基麦芽酚为例,该产品能为预制菜光谱增香、去腥去异味、适当增加保质期。公司以此为基础,研发出“特醇、焦香、纯香”多种乙基麦芽酚,可以满足预制菜企业的多种需求,以焦香乙基麦芽酚为例,对盐焗、酱卤、烧腊类型的预制菜,可以帮助透骨增香,显著提升产品风味。

珠海市一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明基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举例说,公司开发一种复合料理包,通常仅试吃就要达到上百次,除此外还需研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条件下,不同比例调味品搭配的最佳组合等技术问题。从以往成功的案例看,能帮预制菜企业极大提升效率,同时也推动了更多风味产品产生。

论坛还进行了三方签约仪式,广东省肇庆华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广州盘中鲜食品有限公司就预制菜调味品战略合作协议进行签约。三方将在预制菜调味品技术升级、推广服务、以及预制菜口感风味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助推预制菜打出品牌,做出特色。同时也为预制菜产业高速高效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孙岁寒

【来源】南方农村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