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5月,激情上海,SNEC展正在沪上如火如荼进行。
(相关资料图)
5月25日,国际能源网《高端说》在SNEC展期间,对旭合科技董事、CTO路忠林博士进行了专访。路博士对旭合科技这一家“行业老兵的新公司”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光伏行业的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选择N型,不限于N型
张福龙:欢迎大家走进《高端说》,本期访谈嘉宾是旭合科技董事、CTO路忠林博士。旭合科技成立于2022年7月,是一家初创公司。目前光伏发电技术路线比较多,请问是什么样的契机和思考让你们选择了以N型技术进入光伏市场?
路忠林:光伏技术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时期,性价比会决定主流产品。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光伏行业大约是五年一个周期,往往伴随着技术与产品的升级迭代。五年前,也就是2017到2018年,单晶取代了多晶,PERC取代了铝背场,成为新的主流技术和产品。如今到2022年,算TOPCon量产元年,2023年则迎来产业化大发展。从本质上来说,这次的迭代是N型技术对P型的技术的迭代。
制造业经常用“第一性原理”这一术语,电池的量产技术迭代,大幅提升量产效率,同时降低度电成本就是光伏发展的第一性原理。按照第一性原理,N型取代P型,是技术的必然趋势,因为N型的效率潜力要远远大于P型。PERC的转换效率可能达到23%、24%,这已经是量产的极限。可是对N型来说轻松可以达到25%、 26%,甚至27%。
N型里面又细分出来TOPCon技术和HJT技术,本质上两者都是基于高少子寿命的N型硅片,结合钝化接触技术得到超高的量产转换效率,两者的区别是,异质结是用非晶硅或者微晶硅进行钝化,TOPCon用硅的氧化物做钝化,两者理论效率、实验室效率和量产效率没有大的差别。
旭合科技团队对光伏发电技术都在关注,目前旭合科技研发中心重点关注的四个课题。第一个是新一代TOPCon,第二个是HJT,低成本的HJT、量产潜力的HJT;第三个是BC技术,比较适合跟做BIPV相关的技术;第四是叠层技术,因为要打破单结硅电池的29.41%理论极限,必须要叠层。
但具体到公司生产与经营层面,作为初创品牌,我们则会有所侧重,从目前到未来两三年,TOPCon电池在成本和效率方面有比较高的投资价值。不过这只是旭合科技目前的选择,不代表未来不布局其他的技术。
张福龙:路博士是我的老朋友,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也是业内知名的技术专家,在光伏技术领域耕耘多年,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拥有近200项专利,专业背景深厚,刚才对光伏各个技术路线介绍得很清楚。路博士说到迭代周期大概是五年,实际上在现在的科技条件和市场驱动下,我们可能三年就可以实现一个技术迭代,会有更多的技术路线存在。那么目前旭合的生产能力是怎样的?
路忠林:旭合科技专注于超高效N型晶硅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力争成为顶尖的集成供应商。目前我们已经拥有2GW PERC高效电池和组件的产能。今年将新增5GW的TOPCon产能,,2024年再新增5GW 超高效N型电池和组件,2025年新增10GW 叠层电池和组件。一年一台阶,在旭合科技内部称为小步快跑的方式,每年产能实现翻番。作为初创企业,走得稳,才更加重要。2026年旭合科技将筹备建设三期项目,力争实现IPO。
除了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产业化,旭合科技还有一项重要业务是电站开发。在云南、青海、新疆等地都有布局电站开发项目。旭合的策略是将生产制造和电站开发放在一个地理空间,以基地形式开发,以此来解决消纳,也是做功能的相互补充。目前,云南基地已经正在建设,今年年底组件部分先实现量产。这一基地是在昆明市东川区,这也是旭合在西南布局的第一个先进制造基地,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支持。另外青海、新疆等基地也正在规划落地当中。
张福龙:公司市场开拓的大方向是什么,我们主要的客户群体是哪些?
路忠林: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旭合科技会依旧以高效电池为生产核心,电站开发作为辅助,组件做适当配套。电池片的业务目前合作的基本上是国内一线二线组件供应商。在国内经营的同时,我们也在关注海外市场,上个月在南京成立了海外营销中心。这些长远规划里面,海外和国内业务按照1:1的比例,各占一半。
技术、运营、资源、资本四柱强健
张福龙:光伏市场目前非常火爆,行业同质性比较多。那么作为一个后来者,你们有什么样的优势,或者有什么样的一个预备方案来实现异军突起?
路忠林:针对光伏市场,我有三个观点。第一目前行业内部扩产层出不穷的同时,行业外部又纷纷跨界进入,这表示这个行业确实是有市场吸引力,不好的话大家也不会跨界来做。
第二,虽然竞争激烈,这个赛道依旧又长又宽。有一句话我比较认同,世界没有过剩的先进产能。更准确的说,过剩的一定是落后的产能,先进的产能永远是稀缺的。我们也通过实践发现N型的技术取代P型技术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方向,同时也进行一系列的产能扩张。
第三,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假如不具备核心的技术研发能力,没有先进的制造管理能力,没有强大的渠道支撑,也没有持续的资本支持,这四个方面中有哪一项是缺失弱势,都会在发展中受制。而旭合科技则是技术方、运营方、资源方、资本方四柱强健,都有过硬的实力。
就技术方来说,旭合科技最大的特色是技术实力强劲,虽然是新公司,但是我们团队是行业老人,我是从2002年就进入光伏行业,不仅如此,我国凝聚态物理学先驱和学术泰斗都有为院士,应邀在旭合担任公司高级顾问,制定公司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指导公司博士团队研发工作。
因为我们是一家以院士领衔的行业一流技术研发和运营团队为支撑的企业,行业里面对我们企业的技术实力、生产制造的管理能力也都认可,所以业务发展也很顺畅。
作为一个行业老兵打造的新公司,我们见证了光伏的前半程,我们有信心,把旭合科技从一个新公司打造成新一线品牌企业。
张福龙:旭合科技的成立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么路博士在见证光伏行业发展当中,有没有发现哪些是行业痛点和难点?尤其是对新兴企业旭合科技来说。
路忠林:就TOPCon技术来说,看上去已经比较成熟,量产条件具备,初步统计了一下,有超过200多个GW今年落地的规划,但在买TOPCon电池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多产能,买好的效率和品质的电池依旧是个蛮困难的事。这就是因为除了技术以外,还要有成熟的装备、材料、工艺、管控,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个周期会非常长。
但是我认为这倒也不是过不去的坎儿。毕竟太成熟没有一点风险的技术,也就意味着没有门槛。但是如果去做一些非常超前的事情,比如叠层量产,相应的匹配显然也不成熟。所以要找一个门槛和各种生产要素匹配度都能比较平衡的时机,个人认为是比较困难的一个事情。
张福龙:旭合科技如何跨越这些难点,来实现竞争优势?
路忠林:超高效技术产业化是旭合的产业定位。采用行业领先的工业4.0标准全自动流水线,今年已开工建设10GW超高效TOPCon切片、电池及组件生产线一期项目,建成后,转换效率和生产能力等关键指标均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未来,旭合科技还将继续投入100亿以上的资金,陆续投产最新装备及技术的20GW超高效N型切片、电池及组件,确保产品技术持续领先性及产线高效化、智能化。
旭合科技虽然刚成立不到一年,但也正在进行三体系认证,其中包括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在原料控制方面,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实力筛选及资质筛查,并在生产前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
在生产监控方面,通过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我们对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有效避免生产环节的潜在质量问题和故障。
在出厂检测方面,旭合科技在生产后、交货前进行严格的出厂质量控制,以最大程度降低产品故障风险,有效保证用户的利益。所有产品数据和信息都会在MES系统中存储至少10年。
此外,旭合科技还引入了“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该体系不仅适用于国家质量奖的评选,还对企业组织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导企业的自我学习,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
未来,光伏将有望作为消费品而存在
张福龙:你对行业的未来展望是怎样的?怎么样将你对技术与市场的观点嵌合在旭合的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生产管理当中?
路忠林:虽然是做技术出身的,也同样关注市场,光伏领域讲究的是降本增效。在光伏发电受众来说,是实现电力平价乃至更低价,同时提升发电效率。对光伏发电链条企业来说,也同样要实现降本增效,让度电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
但是我在这一基础上想的更远一些,当光伏有一天平价,变成发电成本里面最低的一种,比火力发电还低,这个时候光伏降本还要怎么降?个人观点是,还是要向拓宽它的应用场景这一方向上来做文章。之所以关注按照应用场景来开发,是因为不仅仅是将光伏视为发电设备,而是要视为消费品。无论是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光伏,还是BIPV,我们都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从勘察、设计、施工到验收、运维,甚至包括投资啊,可以做整体的解决方案。我们有一家全资子公司来专门做分布式场景解决方案。
除了大型地面电站之外,我认为光伏在向着消费品性质的产品转变。比如说BIPV,大家会认为客户在购买时最关心发电效果和收益,但是也应考虑到它的消费属性。如果一个光伏系统做得太丑,也没有人愿意装在自家别墅屋顶。顺便说一句,旭合科技的BIPV产品就非常具有优势,除了发电收益,同时还很美观,颜色均匀且高端。
目前,旭合科技还在为未来的光伏应用市场在做一定的准备。在我们的构想中,除了工商业和户用,光伏应该是能够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消费品属性,比如户外旅行包上面带一个小的光伏系统,一个太阳伞上面带光伏移动电源,甚至衣服上面也带着光伏系统,出去晒太阳的功夫就能发电充电。这时候大家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发电功能,还要从消费角度考虑它的实用性和美观性,t体现实现消费品属性。
张福龙:这个思路非常开阔,把光伏定义为消费品。在2021年的时候,我也提出一个理念,那时大家都提的是“光伏+”,我认为可以用“+光伏”,这样在光伏的应用场景就会发展出无穷的变化。不过屋顶资源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会遇到瓶颈。在你所构想的那种完全成为消费品的时代还没有来临之前,旭合面对这一形式,将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路忠林:其实所有的产业的发展都是从萌芽期进入发展期,到后来平台期和成熟期。碳中和到来之时,清洁能源包括风电、光伏会占到整个能源体系80%以上。其中光伏要占到一半左右。那时光伏已经是主导能源。在这一过程中,我相信在技术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在应用场景方面有更大的拓拓宽,可能会超出我们目前的想象。因为光伏发展的太快了,往往超过我们的认知和计划,所以旭合目前的重点还是瞄准未来3-5年做发展计划,根据未来的实际情况变化及时做出应变和调整。
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