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河,奔腾向海。时代造就企业家,而企业家也在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造价值、改变世界,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亿万奋斗者共同创造了伟大的时代。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既是企业家奋斗的结果,更得益于踏上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浪潮。
日前,由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22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内蒙古包头市隆重召开。赛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仲雪荣膺2021-2022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这一殊荣。
作为赛轮集团“掌舵人”,袁仲雪深耕橡胶轮胎行业五十余年。他居安思进、勇于创新,带领赛轮集团创下了多个业界第一;他秉承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为中国橡胶产业链、供应链的补强做出积极贡献;他将企业发展与橡胶强国梦紧密结合,为中国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度而不懈奋斗……
在时代风口御风前行,袁仲雪所展现出的实干和创新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创造企业价值的过程中,挺起中国橡胶工业脊梁所做出的一系列探索,正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生动注解。
居安思进 勇立创新潮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曾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他们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袁仲雪就是时代大潮中涌现的杰出企业家之一。
一直以来,橡胶工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自主创新发展,中国橡胶工业从百废待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彼时,袁仲雪尚在青岛科技大学(原名为青岛化工学院)负责科研项目转化。原隶属化工部的青岛科技大学,是我国第一家设立橡胶学科专业的高校,也是亚洲唯一的一所橡胶专业门类最全的高等院校,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培养了中国橡胶领域一半以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袁仲雪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橡胶轮胎企业在国际先进企业的冲击下遭遇深刻的生存与发展危机,以袁仲雪为代表的这一代“橡胶人”,扛起民族橡胶工业复兴发展的历史重任,在学校的支持下,按照“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在学校体制之外创办企业,用“学校的人,市场的手”操作学校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成功探索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道路。
2000年,由袁仲雪等人自筹资金,学校以无形资产入股方式,成立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推进高校科研成果加速落地。以“软件与控制”带动传统橡胶产业腾飞,从公司名称就能够看出,软控承载着袁仲雪等创始人的初心——以信息化低成本之手翻开中国橡胶工业的崭新一页。
九十年代初期,国内橡胶工业尚处于劳动密集型模式,轮胎厂密炼车间粉尘飞扬,气味呛人,从橡胶配料源头就埋下了质量隐患,其脏乱差的环境和国外轮胎企业有着天壤之别。“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就是技术的落后和自动化不足。”袁仲雪回忆,变“制造”为“智造”,是中国橡胶工业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延伸的希望所在。
在袁仲雪的带领下,软控为中国橡胶工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中国轮胎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先驱性探索。软控最初的核心项目是由密炼机上辅机和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高精度自动物料输送称量配料系统孵化而来,这一凝聚着中国人智慧与汗水的大型自动化设备,让灰蒙蒙的炭黑车间里满身灰尘的轮胎工人,摇身变为身穿白大褂在控制室操纵自动化生产的操作工人,配料车间的生产环境、配料种类和质量得以大大改善。
2004年8月,软控生产出国内首台轮胎动平衡在线检测试验机,设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价格却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2。产品一经推出后备受市场青睐,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外橡机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将产品价格降低到近乎“腰斩”。此后,软控又陆续成功研发了四代乘用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机PS2A、TPRO-S全钢子午胎一次法三鼓成型机,这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均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当时中国轮胎企业自主研发水准最高的智能化设备。
2004年,软控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立足于橡胶轮胎行业从事应用软件研发并获此资质的软件企业,也是当时青岛市唯一一家通过该认定的软件企业。两年后,青岛软控(002073.SZ)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青岛市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民营企业,自此软控迈进了跨越式发展阶段,为行业提供更多贯穿生产流程、管理环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紧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橡胶工业,推进行业提质增效,软控历时十年研发成功信息化生产操作系统(MES),填补了轮胎行业MES系统的缺失,让中国轮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大大提升。2012年,国际轮胎巨头曾经提出优厚的条件,斥巨资买断软控MES系统,但被袁仲雪婉言谢绝:“这是软控十几年的心血,为的就是振兴中国橡胶工业,海外企业出再多的钱也不能卖。”
此外,软控是国内最早开展RFID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成功解决了一系列RFID技术应用于轮胎的关键问题,为轮胎安装上“身份证”。2020年4月,由软控主导的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四项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这意味着软控成为全球轮胎行业的标准的制定者,大大提升了中国轮胎行业在国际轮胎产业上的国际影响力。
袁仲雪的产业报国梦不止于此。早在学校时,袁仲雪就目睹老师和学生在科学研究上的困境。“当时社会上只有国企和外企这两种轮胎企业,这些企业都不可能接受我们那时还不够成熟的大批科研项目试验。因此,建一个具备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信息化、新管理、新体制的现代化轮胎生产示范基地,让学生们有地方去实习,让老师们有条件搞科研,就成了我们那一代橡胶人的梦想和追求。”
参与校办企业的经历,让袁仲雪的企业家思维逐渐成熟。而得益于多年的专业知识积累、灵活的创业思路以及富有远见的战略眼光,一个子午线轮胎示范基地的轮廓在袁仲雪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再加上与行业内颇多有识之士达成共识,袁仲雪终于下定决心要发起筹建一个全新的轮胎工厂——2002年,青岛赛轮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成立。
可以说,赛轮在初创时,就致力于为中国橡胶工业跨越式发展埋下延续的火种。生产示范基地成立后,果然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仅用231天就制造出第一条子午线轮胎。此后,更有效地带动了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为中国民营企业子午线轮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业技术出身的袁仲雪对于企业创新发展,一直抱着只争朝夕的态度,因此,创新基因从赛轮诞生以来,就融铸于企业发展的脉络中。
2009年,赛轮成立特种胎项目部,以“背水一战”的勇毅,布局特种胎的自主研发,在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可借鉴的情况下,开启原始创新,并成功研发了世界最大63吋级巨型工程子午胎。由赛轮制造的特种胎,尺寸、质量、载重均堪称业界顶配,打破了国外多年来的技术垄断,让中国特种胎品牌实现市场破冰。
目前,由赛轮自主研发生产的超大型全钢工程子午胎59/80R63已经在神华准能集团得到成熟应用,标志着赛轮巨型轮胎的技术研发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而赛轮与神华准能的强强联合,也将推动巨型轮胎国产化发展,打破国外轮胎制造商对工程巨胎的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
“为创新失败埋单”是袁仲雪对于自主创新的态度,也成为赛轮勇承重载的最大底气。袁仲雪常说,科研不成功没关系,但是不能不去尝试。纵使失败了也是试错,哪怕为后人搭建一条距离成功更近的路,也是对中国橡胶工业的贡献。“我们的企业的创新之路可能会失败,但企业永远不会破产,因为始终会有对于橡胶工业有热忱的人在。”在袁仲雪的心中,敢于创新、勇于挑战,就是和平年代中的英雄主义。
在袁仲雪居安思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引领下,纵使早已进入国内行业第一梯队,赛轮仍始终致力于行业的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不断加大在基础研究、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创新、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投入,把握创新机遇,不断与时俱进。
伴随世纪之交互联网的兴起,一场信息科技革命浪潮迅速席卷了人们的生活,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用互联网科技赋能传统橡胶行业,袁仲雪引领赛轮集团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再次做出前瞻性探索。
上世纪90年代,袁仲雪就提出“控制到位才能管理到位”,之后的几十年,赛轮集团一直在主动融入信息化的浪潮,走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前端,探索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在橡胶轮胎行业的深度应用,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2020年,赛轮全球首发的“橡链云”平台上线,以信息化重塑产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所有要素和资源。“橡链云”是赛轮基于三代信息化研发迭代、实施和建设经验,上千名软件工程师参与,开发了几千个MES系统功能模块,成功打造的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平台可实现轮胎生产核心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促进橡胶轮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融合,推动橡胶轮胎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0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公示了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其中首次提出了“数字领航”方向。在公布的首批30家数字领航企业中,赛轮集团是橡胶轮胎行业唯一入选企业,这既是对赛轮信息化建设及“两化融合”工作的充分认可,也是对赛轮以信息化撬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肯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正是袁仲雪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引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让赛轮成为中国轮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实业报国 挺起中国制造脊梁
每个企业家都有着实现梦想的冲动,这是他们走向创业之路的初始力量,这股力量凝聚而成的创业精神,以及精神的延续和累积,锻造而成一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力量。
技术出身的袁仲雪,是中国橡胶工业崛起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与很多橡胶轮胎领域的佼佼者一样,有着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心怀推动行业发展的初心。他将赛轮集团“做一条好轮胎”的企业使命,同橡胶工业强国梦紧密结合,在实体经济领域为中国橡胶产业链、供应链的补强做出积极的贡献。
多年的产业积淀,中国已经发展为橡胶大国,但产业现状依旧“大而不强”。
袁仲雪深知,如果高端技术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就意味着中国橡胶工业只能继续跟随在世界先进科技之后模仿与借鉴,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现状无法改变。
基础研究,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国橡胶工业高度与走向的关键一环。
为此,赛轮集团联合软控股份、青岛科技大学承建了中国橡胶轮胎行业唯一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创新平台——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橡中心”),并联合青岛科技大学、软控股份共同承建了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模式,聚焦基础创新,引领中国橡胶工业的跃迁升级。
袁仲雪曾表示,让赛轮这样一个民营企业来参与承建国橡中心,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对赛轮的肯定。基础研究的突破,将影响未来5-10年中国橡胶轮胎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拼尽全力,不辱使命。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国橡中心旗下已经聚集了100余家产品公司,构建了从化工橡胶原材料、信息软件、装备制造、生产工艺、轮胎产品、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国际营销网络到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完整链条,在行业内形成了示范效果。截至目前,国橡中心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0余项;获批专利3100项,国际先进成果近百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4项。
多年来,国橡中心用生动的实践提供了一个个以基础创新为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案例,其中,液体黄金轮胎是其中的集大成之作。
2011年9月,国橡中心筹建怡维怡橡胶研究院,开展化学炼胶技术基础研究。在国橡中心首席科学家、怡维怡橡胶研究院院长王梦蛟博士的带领下,怡维怡橡胶研究院成功突破了化学炼胶技术,这在世界橡胶轮胎行业属于首创性、原始性创新。2016年3月,这项世界首创的化学炼胶技术荣登行业权威杂志《Tir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轮胎技术》)的封面,应用该技术生产的EVEC胶也因其突破性的性能表现被盛赞为“liquid gold(液体黄金)”。
液体黄金轮胎采用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技术研发的高性能橡胶新材料,在降低滚动阻力的同时,还提升了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能,破解了困扰业界多年的“魔鬼三角”难题。在原材料的选用、生产制造到产品使用和循环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均实现绿色减排。这些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引领中国轮胎行业实现“质”的飞跃。
2020年6月,世界首创化学炼胶30万吨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意味着液体黄金新材料产业化驶入快车道。2021年5月,经国际权威机构西班牙IDIADA测试,赛轮集团应用新材料开发的液体黄金轿车轮胎,在滚动阻力、湿地抓地方面均达到欧盟轮胎标签法A级。今年5月份的德国科隆展上,液体黄金轮胎再次展露头角,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TÜV SÜD等测试,轮胎性能达到甚至超越国际轮胎品牌——其中4款轮胎同时取得TÜV MARK证书,这是中国轮胎企业在世界橡胶轮胎领域取得的最好成绩。
液体黄金轮胎是继充气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绿色轮胎之后的轮胎领域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这一项从材料到产品的产业链集成创新,完全是中国轮胎行业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成果。赛轮集团以十年的艰辛求索,助力中国橡胶工业迈上了新的高度。
液体黄金轮胎的问世,不仅让中国轮胎产品一举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更重要的是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带来的科研创新路径,颠覆了橡胶行业的传统研究,将引领中国橡胶工业的自主创新浪潮。这一切,正是得益于国橡中心这个平台强大的技术赋能和输出。
中国橡胶工业要做强,就要坚持创新引领,统筹上下游创新主体,加快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完善产业链,加快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最终实现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自立、自强、自主、自控。袁仲雪表示。
而国橡中心的成立,无疑将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共享共用,发挥基础研究的突破和引领作用,推动中国橡胶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作为中国橡胶行业唯一的、开放的、最高水平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让中国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度”为使命,类似于液体黄金轮胎这样“从0到1”的科研成果,正在国橡中心平台上不断涌现。而如赛轮一样的众多中国橡胶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集聚于平台之上,勇承重载,自我挑战,挺起中国橡胶工业的脊梁。
践行使命 与伟大时代同行
真正的企业家,需要有脚踏实地的开拓进取,也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胸襟,更应兼具“修身、齐家、治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企业越大,责任就越大”。袁仲雪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践行使命担当。
他提出实施产业链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更经济的轮胎产品服务全球用户,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早日实现,为轮胎企业绿色发展树立了模本与典范。赛轮集团也获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绿色工厂。
由赛轮集团自主研发的液体黄金轮胎产品,在原材料选用、生产制造、产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突破性地实现了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以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更经济的轮胎产品服务全球用户,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袁仲雪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带领赛轮集团拓展国内外市场,进行全球产能布局。赛轮是中国橡胶轮胎行业中首批海外建厂的企业。如今,赛轮的市场足迹已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并建立了中国、越南、加拿大、欧洲等4大技术研发中心,赛轮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全球化的海洋中劈浪前行。
同时,袁仲雪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履行社会责任。在教育、扶贫、灾难救助、疫情防控、员工关怀等方面,赛轮积极行动,勇担社会责任,体现企业力量,成功入选“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荣获中国企业家联合会2020-2021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
作为企业的“掌舵人”,袁仲雪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格局和胸襟引领着企业不断勇攀高峰,赛轮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不断创造着社会价值,在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中国橡胶工业涵养人才提供了沃土。
时至今日,在赛轮集团大楼的大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句简单却有力量的话:信任是最大的尊重。尊重“人”所创造的价值,并赋予最大的信任。“一群人,一条心,一辈子,做一条好轮胎”是赛轮的发展根基,亦是如同袁仲雪一样的初代橡胶人坚守的初心所在。
“一枝一叶总关情”,努力在伟大的时代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企业家们的共同心声。袁仲雪经常说:我们最该感谢的是这个时代和青岛科技大学。
时代赋予了机遇,是学校提供肩膀,让一代代的橡胶人能够创新、逐梦、实现价值,报效祖国。时代引领创新浪潮,是学校提供人才让赛轮能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屹立于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
袁仲雪所体现出的浓厚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不仅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注入了新内涵,更成为源源不断的给养,不断激励、鼓舞年轻一代的橡胶人在实现橡胶强国梦的征程中接续奋斗。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企业和企业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袁仲雪带领下的赛轮集团,也将在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下,继续勇担新使命、铸就新辉煌,与伟大时代同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