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0月11日,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高山河村种植的1850谷子喜获丰收。杨彬 摄

春华秋实,春种秋收。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增产增收的好消息从田间地头传来:今年秋收工作已全部结束,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48.8万亩,粮食总产预计达270万吨以上,有望创榆林市粮食生产历史最好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以来,榆林市以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为抓手,以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持续强化“农资保供、抢墒入种、田间管理、基础建设、项目带动和防灾减灾”六大措施,全面克服前期干旱、冰雹、洪涝等不利影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148.8万亩,其中玉米播种505.5万亩、马铃薯播种201.1万亩、小杂粮播种324万亩、大豆播种105.3万亩,粮食生产只增不减。

作为传统的旱作农业生产区,榆林市于今年春播时节启动建设48.47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在现有灌溉区实施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在有条件的补灌区,积极发展“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模式,在旱作区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耐旱作物、抗旱保水剂等综合旱作集成技术,旱作节水改变了种植方式,项目区滴灌水分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喜获丰收年。

自9月下旬开始,榆林秋收工作陆续展开,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全力强化农机调度、灾害预防、包抓指导等措施,确保颗粒归仓。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榆林市将扩大实施范围,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60.36万亩,将惠及更多农民朋友,力争五年内打造300万亩旱作节水农业,改造建成一批高效节水型现代化灌区,力争亩均实现节水30%、节肥20%、节劳20%,把榆林建成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