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得“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既要让农村美,更要让农民富。张渠便民服务中心紧扣全省“三个年”活动总要求,持续在“强保障、促振兴、守底线”上下功夫,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真正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在志丹县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前园子村村民武文花家的庭院里,只见院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屋后的空地里长势喜人的红梅杏树、已见果实的核桃树和爬满架子的葡萄藤,处处弥漫着农家小院幸福生活的味道。庭院经济的发展让农户们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让生活有“赚头”,日子有“盼头”。
现年66岁的武文花是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前园子村村民。这两年来,她在镇村干部的带动和引导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房前屋后清理出零星地块,率先建起了适宜自家的“庭院经济”,畅享幸福生活的同时节约了开支,也美化了家园。武文花说:“我今年种了20棵大杏树,再就这几棵核桃树,院子里还有一些木瓜树,几棵葡萄树,还有鸡、猪,娃娃们能吃,也能卖钱,自己吃不了,给亲戚们拿上些,想干了干一阵,不想干了把几个老婆儿一叫,玩一会儿,相对近一点,远处也走不动。”
庭院经济的发展有效缩小了收入差距,增加了脱贫群众的收入,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至关重要。71岁高龄的白庆富,也是前园子村村民 ,脱贫后的一家人,由于老伴儿患有严重心脏病,儿子意外车祸,一度让他们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新一轮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后,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应排尽排、应统尽统、应消尽消,切实将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落到实处,这让白庆富一家又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前园子村村民白庆富说:“给老婆看病花了二十多万,报销过剩下八九万元。最后(中心)网格员、村委会商量研究给我吃低保,一年吃一万多元,现在都好着了,吃不愁、穿不愁。”
振兴路上不落一人,为了防止脱贫户再次返贫,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始终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强产业、促就业、抓保障”,全力做好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排查和帮扶增收工作。通过网格员网格式排查,对发现生活困难村民进行全力救助帮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张渠便民服务中心网格员王三兴说:“我们网格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排查全村的村民,收入还有住房、饮水安全等,有问题我们村里开会,然后上报镇政府,给予解决措施,比如低保、临时救助,给村民解决困难,不让他们返贫。”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全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抓点带面、示范引领,以奖代补、提振信心,强化管理、提质增效”的总思路,全力抓好苹果这一主导产业,并在全中心积极打造5个百亩苹果示范园区,让苹果成为全中心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张渠便民服务中心王渠村果农白会保说:“我的果园去年大概卖了一两万块钱,我觉得比种玉米还强。第一次的果花都冻了,第二次又开花以后,我看挂果量还可以,根据梳果,我看的果子的稠稀,预计大概有2000多棵挂果树,预计套袋十几到二十万,将来卖钱大概就卖个十几二十万。”
多年来,张渠便民服务中心一直受地域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粮食种植产量较低,机械化耕作相对滞后。为突破这一瓶颈,张渠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改造耕种条件,更新种植模式,积极打造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实施大豆玉米符合套种800余亩,玉米增密度种植1500余亩,在提高了粮食产量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
张渠便民服务中心李渠村村支书王明富:“我们村进行了大面积农田改造,共改造高标准农田180多亩。每亩政府补助300元,还免费提供薄膜、肥料和籽种。以前这块是带状坡地,现在改造以后集中连片,耕种面积扩大了,耕作更方便了。”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得“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既要让农村美,更要让农民富。张渠便民服务中心紧扣全省“三个年”活动总要求,持续在“强保障、促振兴、守底线”上下功夫,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真正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张渠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彩平说:“根据乡村振兴“二十四字”总要求,我们按照“抓点带面、示范引领,以奖代补、提振信心,强化管理、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走苹果主导、多产融合、延链补链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实绩实效书写张渠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