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存在是语言之家。

烦死啦!烦死啦!烦死啦!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把言语行为分成以言表意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这样的分类是不是完全呢?请看下面的例子:啊啊啊啊啊!烦死啦!烦死啦!烦死啦!显然,它在表意、行事和取效这三个方面都不明显,更主要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海德格尔有个洋葱头的观点:认为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都把存在(to be)给遗忘了,所关注都只是存在者(being)。让我们来一段海德格尔的绕口令: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是存在的存在者,使得存在者存在的存在叫做此在。此在就是要绽放可能性,此在在哪里绽放可能性?此在在语言中绽放可能性,因此语言是存在之家。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之家。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到底是什么?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落实到人的身上,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烦!畏!死!)。这样一来,海德格尔似乎发现语言的第四种使用方式,那就是情绪的宣泄。遗憾的是,这样的使用方式似乎来自于语言的源头,比如婴儿的哭闹,原始人的喊叫,普通人大概是情绪崩溃时才会倒退回去。海德格尔认为这个源头充满着可能性,可以体现他所谓的存在,但对于已经进化出来的语言,反而是已经变成存在者了。马哲:海德格尔人为割裂了存在与存在者,不懂得存在与存在者的辩证统一,犯了所谓形而上学的错误。

为什么海德格尔会有这样荒唐的看法,片面强调存在的潜力,而忽略存在者的能力?多半是和他从小的教育有关,非常类似现在的小镇做题家:从小家里穷瞎折腾背古文,然后进高考工厂做题考试,自我一直都没怎么成长,外面的包装壳反而越来越厚,潜力早就不知不觉浪费掉了。浪费潜力的人自然会对潜力有执念,但对于潜力实现的人而言,潜力也就仅仅是可能性,能不能实现出来还两说呢!海德格尔想要本真的存在,但本真的人大都讨厌他,只有对于烦畏死的负面体验,海德格尔才算是有一点小小的心得。

海德格尔还说:人先天地被语言所贯穿、所引导,与其说人在说话,不如说是语言在说话。人的话语只是语言借以自我表达和自我延的途径而已。就像玄幻小说里,一个没怎么成长的自我,为了改变命运非要练魔道功法,掌控不了魔功里的恶意,结果反而被恶意吞噬甚至夺舍。读哲学没有被夺舍的危险,但也可能食古不化被语言贯穿,变成那种只会附庸风雅空降名人名言的文史哲,可惜再也没有第二个纳粹来捧臭脚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