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残疾人就业产品“双百”推介会、开发安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南京市多项举措助力残疾人就业“无碍”。截至目前,2023年南京市净增残疾人就业2470人,帮助1005名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
今年以来,南京市残联系统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出台多项举措,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就业无碍,助力残疾人数字化就业创业
【资料图】
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桥梁,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南京市积极帮助残疾人在数字媒体等新兴行业的就业创业,为此设立残疾人就业创业专项基金,为46项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提供扶持资金305万元;创立南京市栖霞区残疾人数字化就业创业基地,目前实现线下就业15人,线上居家灵活就业60余人。基地采用“线下培训就业+线上居家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开展视频审核、抖音游戏主播、云客服、文创产品开发等就业项目。
得益于南京市栖霞区残疾人数字化就业创业基地的电商平台“自立商城”,现有300余名残疾人在“自立商城”开店创业,各类商品达3000余件。同时,基地孵化的残疾人大学生创业项目“彩虹之光”播客,成为省残联就业服务签约项目,现已帮助5名视力残疾人在有声读物网络平台实现就业。
托养无忧,打造特色化辅助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不仅能让他们安身立命,更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南京市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养殖、种植等农疗项目,依托本地企业打造辅助性就业工厂,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逐步形成农村“残疾人之家”特色化服务模式。
“我们贴合高淳当地残疾人的需求,打造了一所以残疾人农业扶持、乡村残疾人托养照料、辅助性就业为特色,残疾人居家服务为保障的乡村助残综合服务机构。”高淳区阳江镇潦田“残疾人之家”负责人介绍。高淳区阳江镇潦田“残疾人之家”服务覆盖周边200多名残疾人,月服务保障残疾人30-50人。
为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高淳区阳江镇潦田“残疾人之家”建立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辅助性就业厂房,打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使辖区内3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同时,其自主开发引进的“阳光拾珠”“泡泡代加工”、橡胶手套等辅助性就业项目带动周边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残疾人人均每月增收100-1000元不等。
多元化帮扶,为残疾人铺出“幸福路”
理发、蒸包子、磨菜刀……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的三陇村,残疾人们像家人一样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我是本村人,农忙的时候,我就在农场里干活。不忙的时候,我就来这里帮村里的人磨磨刀具,做些力所能及的活。”55岁的何小玲说。由于小儿麻痹导致的肢体三级残疾,何小玲很难外出打工,自高淳区固城街道“残疾人之家”成立起,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帮助残疾人就业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帮扶合力。高淳区固城街道“残疾人之家”是由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一家集托养、康复、就业、培训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服务机构。在这里,残疾人获得了多样化的托养服务,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依托于南京青蓝蔬菜种植基地、高淳昆灏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8名残疾人实现长期就业,40名残疾人实现季节性就业。他们通过农残检测、蔬菜分拣、包装、蔬菜基地种植等多个辅助性就业岗位,实现自立自强、以工取酬。(邱麦 报道员:王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