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苹果iPhone 15系列已正式发布。iPhone 15系列首次配备潜望式镜头,首次采用Type-C接口,首次使用3nm制程的手机芯片,首次搭配钛合金边框……虽然有着诸多“第一次”的提升,但有高级分析师认为,近年来苹果手机的升级变化并不明显;未来,随着安卓厂商在旗舰产品上的投入不断加大,iPhone 15系列无疑将面临更大挑战。

遥想13年前诞生的苹果iPhone 4在iPhone历史上是值得纪念的一款产品,甚至被很多果粉认为是iPhone外观设计上最出色的产品,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经典之作。因为它几乎奠定了苹果手机的一切理念基础与发展方向。同时,iPhone 4也是在国人手中让苹果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的。可是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从iPhone 4开始,苹果手机从攀登期进入了平台期,从一款石破天惊的创新产品,变成了一个寻常的角色,至今仍在这个“怪圈”中走不出来。

尽管技术参数不断迭代,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摄像头与时俱进,还有很多人性化的革新,但是,手机就是手机,它不可能满足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所以网友们可以说它没进步。诚然,如果还是盯着外观设计,盯着铝合金、玻璃屏、芯片、主板、摄像头这些,那只能说还是没有理解到互联网终端的真实含义。

手机外形或外观的改变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换机欲望。但作为终端,手机的精髓就是在应用和生态上,这也是各大手机、汽车和智能家电厂商投入巨大研发的集中所在。物理载体不但“不值多少钱”,还很容易互相采用、互相模仿,更会随着摩尔定律而不断降价。只有应用内核才是要花时间研发和积累的,这一点来说,即使抄都要抄很久。

当然,如果要扩大一个智能终端的应用面,进而覆盖人类社会,终究不能至少寄托在一个单品上。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IT企业要争着做智能汽车的原因。智能汽车是有四个轮子的手机,更是承载广泛的人类生活,融合虚拟与现实、赛博空间和肉体空间的最佳载体之一。作为新的增长点,即使是苹果公司也是跃跃欲试说要做汽车。这当然不是因为担心手机以后没人买,而是因为汽车作为“第三空间”在连接人类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延展性。

因此,即使手机未来的更新迭代越来越鸡肋,只要还有“粉”,只要大家还要换手机,头部品牌依然是选项之一。只要用户群足够庞大,那么对于大数据收集、人工智能学习及构筑个性的智能生活和移动生活,就会形成直接的铺垫作用。这才是一盘大棋,这也是为什么智能汽车厂商反过来还要去做手机的原因。手机,换言之就是“收集”。

当走向“成年”和“定型”的手机品牌,越来越不需要像名贵珠宝那样以设计获得市场,那么才是比拼核心竞争力的开始。正如现在买电脑,谁还会盯着外观设计是不是够漂亮来决策的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