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凿开路沿,重新修复排污管道,解决排污过程中泄漏到路面的问题。”6月30日,在西秀区旧州镇北街路段,碧波园食品有限公司向西秀区交通运输局南片区管理站工作人员进行申请,需要对公路边缘进行施工。


(资料图片)

南片区交通管理站位于旧州镇,负责旧州镇、双堡镇、刘官乡、黄腊乡、东屯乡五个乡镇的584条940.63公里的农村公路养护、道路执法等工作。

得知这一信息,南片区管理站负责人张清立即组织片区交通管理站和执法中队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处置,针对相关负责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可以进行施工,但要在公路边线以外,注意安全,迅速完成工作,修复好路面,确保道路畅通。”张清说,如今实行片区化管理,虽然管辖范围大了,但是人员更充沛,工作能力也更强了。

当天,在七眼桥至旧州镇茶岭村西地组路段出现边坡塌方,南片区交通管理站还及时赶到现场放置锥形桶,进行临时现场处置,保障道路畅通。并建立台账,向旧州镇安监站及西秀区交通运输管理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上报有关情况,及时处理塌方问题。

在南片区管理站办公区内,放着安全隐患、巡查及打非治违三本厚厚的工作台账。自今年1月南片区管理站成立以来,该站开展道路巡查83次,排查隐患点34处,现场处理公路两侧违章建筑、非法占道和破坏公路行为21起,切实提升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这是西秀区创建“片区交管站”,提升农村交通运输工作质效的一个缩影。

“过去,西秀区有17个交通管理站,但是每个管理站就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遇到需要执法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执法,也因为车辆配置问题,巡路常常需要管理站工作人员驾驶摩托车、甚至骑单车巡路。”西秀区交通运输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常志介绍。

近年来,西秀区探索创建“片区交管站”,着力解决农村交通管理力量薄弱、无执法权等问题,推动农村交通运输工作持续向好。目前,西秀区已挂牌成立3个“片区交管站”,入选2022年度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单位。

“今年1月,我区出台《西秀区建设片区交通管理站和执法中队的实施方案》,将全区17个乡(镇、城郊街道)划分为3个片区,分别成立片区交通管理站,开展片区内执法和公路养护等工作。优化人、权、物配置,在原交通站现有资源基础上,加挂西秀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牌子,按照每个片区2名执法人员、1辆执法车辆的标准进行配备,并明确工作经费由区交通运输局全额报销。”赵常志说。

通过“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集中办公,西秀区有效弥补了基层交通运输工作无执法人员、无执法权、车辆紧缺的短板。目前,全区“片区交管站”共新增执法车辆3台,配备工作人员18名,其中执法人员6名,人员力量提升了53.8%。

“西秀区建立农村交通运政、路政监管执法巡回机制,聚焦农村赶集日客运车辆易超载、农用货车人货混载、超重以及农村地区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等执法监管薄弱环节,由‘片区交管站’工作人员常态化深入片区乡(镇、城郊街道)开展流动巡查、定点检查,实现每两周1次全覆盖巡回监管执法,切实保障农村交通运输安全。”赵常志说。

西秀区探索建立定点交通联络员机制。明确1名能力强的干部任片区负责人统筹日常工作,明确1名片区交管站工作人员联系、服务1个乡(镇、城郊街道)交通运输工作,负责收集、协调、处置联系点农村交通运输领域违法信息,并提供相应业务指导,切实打通农村交通运输工作“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自“片区交管站”成立以来,西秀区共出动执法人员328人次,开展道路运输“打非治违”69次,抓获非法营运车辆8台,发现并整改道路安全隐患25个,切实保障农村交通运输安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梅世桂

编辑 杨小友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聂   娜

推荐内容